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卫灵公篇·第十一章

【原文】

颜渊问为邦。子曰:“行夏之时(1),乘殷之辂(2),服周之冕(3),乐则韶舞(4)。放(5)郑声(6),远(7)侫人。郑声淫,侫人殆(8)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夏之时:夏代的历法,便于农业生产。 

(2)殷之辂:辂,音lù,天子所乘的车。殷代的车是木制成,比较朴实。 

(3)周之冕:周代的帽子。 

(4)韶舞:是舜时的舞乐,孔子认为是尽善尽美的。 

(5)放:禁绝、排斥、抛弃的意思。 

(6)郑声:郑国的乐曲,孔子认为是淫声。 

(7)远:远离。 

(8)殆:危险。

【译文】

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。孔子说:“用夏代的历法,乘殷代的车子,戴周代的礼帽,奏《韶》乐,禁绝郑国的乐曲,疏远能言善辩的人,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,侫人太危险。”

【赏析】

这里仍讲为人处世的道理。夏代的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,殷代的车子朴实适用,周代的礼帽华美,《韶》乐优美动听,这是孔子理想的生活方式。涉及到礼的问题,他还是主张“复礼”,当然不是越古越好,而是有所选择。此外,还要禁绝靡靡之音,疏远侫人。

赞(0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国学之家 » 卫灵公篇·第十一章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